「城釀.承讓。」作為手工啤本地薑,城釀相信每一個城市都應該有屬於自己口味的啤酒,所以要釀造屬於香港本土的味道,然後承繼下去,以啤酒記錄下城市的點滴,相信香港人在飲城釀的啤酒時一定會有不少共鳴及感受。那,城釀自己的故事又是怎樣?

由故事開始蘊釀的故事
香港城釀 Citibrew HK由手工啤酒愛好者Eric主理,並負責處理城釀自家酒廠的大小事務。Eric本身是一位設計師,釀啤酒和菲林攝影一樣只是他的興趣,他覺得兩者其實很相似:記錄生活。適逢2014年,香港正值多事之秋,社會聲音不斷。有一晚Eric正和朋友飲酒聊天,希望做些能讓香港人重拾笑容的事。教人釀酒的想法油然而生,而城釀的故事,也正式開始。
或許每個地方都有屬於它的黃金時代,而屬於香港的風光年代,想必是許多香港人懷緬的、經常被稱為「黃金十年」的八十年代。但比起一直沈浸於過往的美好,Eric則選擇以他的方式記錄現在:「前人留低咗好多好好嘅嘢俾我哋,所以我哋都要有屬於呢一代嘅嘢,流傳俾下一代。」於是,一個由城市釀製的香港製造手工啤酒品牌油然而生:「我覺得係有種使命感,香港人需要為香港做返啲嘢,有啲故事要記錄、要流傳。」


不想成為香港第一間倒閉的釀酒廠
開設一間酒廠並非易事,更遑論在地少人多的香港開酒廠。城釀起初只開辦工作坊教授釀酒,後來才成立酒廠。酒廠設備並不便宜,加上香港租金昂貴,城釀酒廠初初幾年的收入連電費和人工都不足以支付。Eric笑言:「當時我哋最大嘅願望,就係唔想成為香港第一間執笠嘅釀酒廠。」言談玩笑之間,透露的卻是在香港造酒的辛酸。每年的香港美酒佳餚巡禮都是城中一項盛事,有大量贊助商及傳媒報導,獲隆重宣傳的往往只有一眾紅酒品牌:「但係嗰啲唔係香港製造,係人地國家嘅嘢。」面對當時本地手工啤酒品牌所得少之又少的資源,城釀卻堅信每一個城市都應該有屬於自己口味的啤酒:「想大家試到由生產到end use都係本地製造嘅啤酒,咁先保證到品質。」
後來Eric和當時拍檔另辟出路,不但沒有選擇節流,反而在太子著名的酒吧街開設自己的酒吧,推廣香港製造手工啤酒。當時手工啤酒並未盛行,許多飲慣傳統啤酒的客人都會質問為何一枝啤酒要賣得比平時貴,Eric:「有時候解釋完佢哋都未必明白有咩唔同。」所以他們都會讓客人先嘗試各款啤酒的味道,再選適合自己的口味:「試過有客人話,試完先知原來啤酒可以係咁嘅味。」如此一來,反而讓他們真正認識到手工啤酒的不同。


To Be Continued...
因為熱愛手工啤酒、熱愛這個城市,所以選擇用啤酒記錄香港,城釀每一口酒可能會有你和我的故事。
其中《港男,港女》系列啤酒便以紅棗、果皮、茴香、花椒等中式藥材入酒;貼地啤酒名稱及特別的中式藥材,十分本土,亦令人會心微笑。大事的緣起從來都是生於小事,《我城正在》系列則源自一齣電視劇的經典對白「This city is dying」,但Eric則認為還未完:「有好多嘢係進行緊,係進行式,呢個城巿仲有好多嘢發生緊。」《我城正在》系列最近推出第五款酒「Be Water 靈活」,記錄了香港近兩年間發生的大事,Eric認為記錄香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,哪怕將來時代變遷,後人都可以透過紀錄知道一切關於香港、關於香港人的故事。原來飲啤酒不一定是尋快活、解千愁,還可以講夢想、記錄屬於我們的時代。

香港城釀 Citibrew HK
Facebook: Citibrew HK 香港城釀
Instagram: @citibrewhk
延伸閱讀